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 叫孩子做功課,叫了N次都不做
- 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
- 自己情緒越來越暴躁
🔍 原來問題出在「焦點」上!
同一幅圖,有人看到情侶,有人看到海豚
同一個孩子,你看到「不聽話」,其實可以看到:
✅ 有主見(不容易被影響)
✅ 專注力強(一定要做完才停)
✅ 目標清晰(知道自己要什麼)
媽媽:「作業做了沒?」
兒子:「等一下,我要先看完這集。」
媽媽:「你就是不聽話!叫你幾次了!」
「孩子堅持看完再做,你看到什麼?」
現在:不聽話、拖拉、不尊重媽媽
未來:有主見、專注力強、目標清晰
天啊!同一個行為,角度一變,孩子從「問題兒童」變成「有潛力的孩子」!🤩
📚 能夠處理情緒最關鍵就是改變想法,ABC情緒管理法,絕對幫到你:
A(事件):孩子不做作業
B(想法):他是故意氣我 VS 他可能遇到困難
C(結果):發脾氣罵人 VS 耐心幫助
分享了一個真實案例:
🎯 有個孩子英文50分考12分,老師打電話「投訴」。
一般家長會怎麼做?回家就是一頓罵!
但這位媽媽這樣做:
1️⃣ 先謝謝老師關心
2️⃣ 問老師:「孩子有什麼地方做得好?」
3️⃣ 回家先誇孩子:「老師說你上課很主動舉手!」
4️⃣ 再說:「老師也給了3個建議讓你更棒」
結果?孩子下次考了42分!整整提高30分!✨
當然很多家長自身又不快樂,又如何讓孩子快樂成長,所以如果你發現你自己的情緒和脾氣比沒有孩子前變差了,和我們大腦中的催產素變少了,我建議你這樣做:
1️⃣ 夫妻關係是根本
每週安排拍拖時間,關係好了,心情好了,耐性便好了,教育孩子平和了,孩子情緒才穩定
2️⃣ 多認同身邊人,再建議對方進步
「你這樣做很棒!如果加上這個會更好」
3️⃣ 多轉換角度看問題
不聽話=有主見,拖拉=專注當下
💭 最後想說
每個「問題行為」背後都有正面意圖
每個「熊孩子」都在等待被看見
改變焦點,改變一切!
如果你也是容易暴躁的爸爸和媽媽,如果你也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試試換個角度看孩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