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辰民爸爸

9 8 月, 2025

暑假是孩子學習新技能、提升能力的重要時刻,許多家長選擇帶孩子外出旅遊,希望他們在陌生環境中學會獨立與應變。然而,出於愛與保護的本能,家長常常一手包辦孩子的事務,例如幫忙保管證件、安排行程或處理困難。這樣的「代勞」雖然初衷良好,卻可能阻礙孩子建立自信與能力感,甚至帶來情緒波動與親子間的矛盾。

根據 Erik Erikson 的社會發展理論,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自主性對羞恥感」及「勤奮對自卑感」的發展階段。他們需要有機會嘗試、犯錯並從錯誤中學習,才能建立「我能做到」的信念。如果家長頻繁干預或取代孩子的行動,會讓孩子感到自己無能,導致自卑感的形成,甚至在未來的挑戰中缺乏動力。

情緒智商(EQ)和 成長型思維的研究也指出,孩子的情緒管理與學習成長的能力,來自於他們在挑戰中所獲得的經驗與反思。如果家長擔心孩子丟失證件,選擇直接替孩子保管,而非教導如何妥善管理財物,這不僅剝奪了孩子學習的契機,還可能增加他們的依賴心理。這種依賴會削弱孩子的「能力感」,進而引發更多挫折感與情緒波動。

正向心理學強調,個體的幸福感來源於掌控感與成就感。當孩子成功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時,他們不僅會感到滿足,還會建立對自己的信任。然而,家長過度包辦,容易讓孩子錯失這些成就感,甚至引發雙方的不滿。家長可能會因孩子缺乏能力而批評,孩子則會因被批評而感到受挫,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傷害親子關係。

近側發展區間(ZPD)的理論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扮演「支持者」而非「代替者」。這意味著家長可以提供適度的幫助,例如共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示範一次後讓孩子嘗試完成,讓孩子在挑戰中逐步學會新技能。

提升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1. 示範、放手與引導:給孩子機會處理屬於自己的事務,例如整理行李或保管證件,並提前示範和教導相關技巧。
  2. 設立挑戰尋獲能力感:設計一些旅遊中的小任務,例如查找地圖或計劃行程,讓孩子參與決策並學會責任感。
  3. 錯誤中不批評鼓勵反思:在旅途中與孩子討論失敗與成功的經驗,幫助他們理解如何改進。
  4. 以支持為主: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提供建議與鼓勵,而不是直接介入解決。

相信透過這些方法,家長能夠真正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性、自信心與問題解決能力,讓暑期旅遊成為孩子成長的最佳時機,而非阻礙。

關於我

大家好,我是辰民爸爸,我的人生曾曲折離奇,但心理學和我的太太拯救了我,所以我好希望透過我的經歷和心理學知識幫助每個家庭和成員重回正向人生,我從21歲開始教書,累積超過15年培訓經驗,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分析,幫助超過180+學校和35000+家庭,在2015年正式加入由胡君孟先⽣成⽴的正向家⻑學院,以推動正向華⼈家⻑⽂化為⼰任,協助家⻑掌握⼼理學的知識,強化⾃身溝通能⼒,發揮潛能及建⽴⻑久⽽正⾯的⼼態,從而有效發揮對兒童丶家庭以至社會的愛。我們的學員遍佈全球,學院也是香港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認可家長教育課程和機構。如果你總是帶有負面情緒,經常為了教孩子教到好勞氣,夫妻關係又越來越差,總感到別人誤解你,我希望大家透過我們的課程幫助你重回正向快樂的人生。

辰民爸爸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Title Goes Here


歡迎你繼續關注我們資訊和最新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