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辰民爸爸

19 12 月, 2022

培育孩子:懂比 愛 更重要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世界上所有的 愛 都是為了相聚,只有一種 愛 是為了分離,那就是父母與子女的愛。」

 不論家長有諸多不捨,孩子總會長大獨立開展他的人生,然而很多父母卻不懂,孩子的青春期就是讓他們學習獨立的過渡期。

 近日,有一名小升中的家長和我訴說:

「孩子到了六年級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事事與我對著幹;

 學習效能每況愈下,沉迷上網打機;

 經常與同學聊天,把我的話當空氣啊,又生氣又不爽。」

 更難過的是,孩子經常講:「別再迫我,再迫我,我死了算!」

 根據研究發現,青春期是心理反覆的階段,更是考驗忠誠關係的關鍵時期,孩子既希望建立獨立的個人身份,但因為缺乏知識、經濟和經驗,現實地依靠父母,造成模棱兩可,情緒起伏,當然也是考驗家長教養能力和育兒模式的黃金階段。

 試想想本是聽話的孩子突然變得生人勿近,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令很多家長擔心和不安;

 講道理被頂回來,一言九鼎,家長稍一不慎打罵孩子,更會親手把孩子推得更遠,成為敵對關係。

 問題是:為什麼一到青春期,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

 我曾經接過一個輔導個案,叛逆青少年打罵父母,印象深刻青少年和我說過以下的話:

 「我父母總是把我當小孩,覺得我什麼都不行,他們根本沒有認真看過我,了解過我,他們總把他們的思想硬加於我,我的想法只有幼稚和沒用,受夠了,不要再煩我,我控制不了自己,我只求快點長大,遠離他們。」

 這是非常殘酷的一個悲劇,言語間大家也能感受到父母對孩子的愛,但問題是為什麼愛到最後變成關係破裂?

 其中一個最大的原因是,我們經常把愛混淆,總認為只要我的出發點是愛對方,不管我用什麼方法,對方也應該欣然接受。

 假設一下,當一個人每天與一個不了解自己的人相處,一個人不斷付出,另一個持續不領情,彼此從心底獲取不了被「愛」和被「理解」,這種愛其實會慢慢變成慢性毒藥,毒害了彼此的關係。

 而孩子每一個「問題行為」背後,其實也藏著心理需求,期待別人看見和理解。

 根據心理學家艾爾肯的理論,在騷動的青春期,孩子就像鐘擺理論,一面是童年,另一面就是成年,中間還有一個懸空階段,他們急需得到身份認同,讓自身有充分準備下面對成年人階段,所以他們既需要空間讓自身面對經歷,解決困難建立能力,同時又期待父母分享寶貴經驗,讓他有更多的參考,從而作出最正確的決定。

 所以,奉勸各位小學或中學的家長,好好學習,了解與孩子相處的溝通模式,明白他們真正的心理需要,讓愛有效傳遞,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才能有效讓孩子過渡青春期。

 懂比愛更重要,任何育兒問題,歡迎大家聯絡我。

 正向常在!


關於我

大家好,我是辰民爸爸,我的人生曾曲折離奇,但心理學和我的太太拯救了我,所以我好希望透過我的經歷和心理學知識幫助每個家庭和成員重回正向人生,我從21歲開始教書,累積超過15年培訓經驗,超過1000個輔導個案分析,幫助超過180+學校和35000+家庭,在2015年正式加入由胡君孟先⽣成⽴的正向家⻑學院,以推動正向華⼈家⻑⽂化為⼰任,協助家⻑掌握⼼理學的知識,強化⾃身溝通能⼒,發揮潛能及建⽴⻑久⽽正⾯的⼼態,從而有效發揮對兒童丶家庭以至社會的愛。我們的學員遍佈全球,學院也是香港教育局和社會福利署認可家長教育課程和機構。如果你總是帶有負面情緒,經常為了教孩子教到好勞氣,夫妻關係又越來越差,總感到別人誤解你,我希望大家透過我們的課程幫助你重回正向快樂的人生。

辰民爸爸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

Title Goes Here


歡迎你繼續關注我們資訊和最新活動!

>